外管局稱外儲不算百姓血汗錢 是等價自愿交換
責任編輯:王梓 時間:2011-07-27 10:25
[導讀]外管局在不到一周內第二次對外匯儲備的相關問題進行解答,此次外管局對“外匯儲備是老百姓的‘血汗錢’”的說法進行了“澄清”,并表示目前“藏匯于民”的障礙不在于政策,而在于涉匯主體的持匯意愿。
昨日(7月26日),外管局公布了了2011年3月末中國國際投資頭寸表,這是外管局首次打破年度發(fā)行的慣例,公布季度國際投資頭寸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。2011年3月末,我國對外金融資產43948億美元,較上年末增長7%;對外金融負債24608億美元,增長5%;對外金融凈資產19340億美元,增長8%。
同時,外管局還再次就外匯儲備熱點問題進行了解答。這也是外管局在不到一周內第二次對外匯儲備的相關問題進行解答,此次外管局對“外匯儲備是老百姓的‘血汗錢’”的說法進行了“澄清”,并表示目前“藏匯于民”的障礙不在于政策,而在于涉匯主體的持匯意愿。
有觀點認為,我國外匯儲備是企業(yè)或個人用實實在在的商品、能源、資源以及隱性的環(huán)境代價換來的,是老百姓的“血汗錢”。
外管局對此表示,外匯儲備是由人民銀行通過投放基礎貨幣在外匯市場購匯形成的。在人民銀行買入外匯的時候,已經向原外匯持有人支付了相應的人民幣。換句話說,外匯儲備形成過程中,企業(yè)和個人不是把外匯無償交給國家,而是賣給了國家,并獲得了等值人民幣。這些交易都是出于等價和自愿的原則,企業(yè)和個人的經濟利益在外匯和人民幣兌換時已經實現(xiàn)。
外管局同時稱,由于人民幣存在升值預期、國內外匯差利差等因素,目前,企業(yè)和個人結匯意愿較為強烈,普遍不愿意持有和保留外匯。也就是說,目前“藏匯于民”的障礙不在于政策,而在于涉匯主體的持匯意愿。
對于是否可以將外匯直接分給民眾或者用于成立主權養(yǎng)老基金的問題,外管局表示,外匯儲備不同于財政盈余資金,是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購匯形成,購匯所使用的本幣資金直接來源于中央銀行的負債,反映為中央銀行負債的增加,因此外匯儲備直接體現(xiàn)在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的資產方,與相應的央行負債對應。在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對應著本幣負債。免費使用外匯儲備,性質上相當于中央銀行隨意印鈔票,無節(jié)制地擴大貨幣發(fā)行,會造成通貨膨脹等嚴重后果。
外管局同時表示,如果企業(yè)或銀行需要外匯用于對外貿易和“走出去”,隨時可以用人民幣資金購匯,不存在任何政策障礙。如果簡單地采取外匯儲備貸給境內銀行的做法,將進一步減少購匯,相應加大央行購匯壓力,不利于宏觀調控。
- 分享到:
- 桂林南藥首屆文創(chuàng)產2024年10月23日
- 第二屆長治文化創(chuàng)意2024年10月23日
- 第七屆“東風夢想車2024年10月23日
- 2024中國制造之美終評2024年10月23日
- 人工智能快訊:微軟2024年10月23日
- 阿里云開源AI應用開發(fā)2024年10月23日
- 如何將阿里云服務器2024年10月23日
- 首獎10000元〡六盤水老2024年10月21日
- 2024福州市倉山區(qū)“煙2024年10月21日
- “海陸豐饒·助企興農2024年10月18日